“我没有家,没有父母,没有名字,没有童年。人和人之间的关系,我不太懂。从小没人保护我,只能自己保护自己,所以我就关闭了心门。我就好像一片树叶,跌落成河,任河水冲走,都不知道自己已逝。我这种人,在世界上消失,亦无人理。”
这个道理,对尊龙而言,不用铭记。在被亲生父母遗弃的那一刻,便深埋于脑海。
正因如此,明知随时可能身陷险境,还是会有片刻心软的人,才能将恶抹杀在摇篮里。
她什么也没说,折回来牵着尊龙瘦弱的小手,颤颤悠悠地行走在人群中......
“长大后,我慢慢知道了老太太的痛苦,理解她对我的种种行为。她没文化,又很穷,又要养我......后来我在美国想到她还会流眼泪。我一直养她到过世,这是我最大的成就。”
她虽不完美,待他也不好,但没有她,他想象不出作为孤儿的自己,将如何自处?
在那段学习京剧的日子里,尊龙不仅要能吃苦,还得承受来自师兄弟的欺凌和排挤。
因无父无母,且长得一副俊俏又不失西方神韵的精致容颜,尊龙常被骂作“野孩子”。
尽管到达美国之后,所有一切只能靠自己,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这条注定艰难的路。
一有空闲,就去社区学校继续学习表演和舞蹈的他,通过了一个全美只有两个名额的剧团应试考核。
可见,没有任何资源、背景和金钱做支撑的尊龙,要冲破多少阻力才能拿到这张高校入场券?
但尊龙学表演,并不为了一份稳定的工作,也不全然为了钱,他就是单纯地想要演好戏。
不然也不会在拒绝了邵氏电影公司的10年合约后,再次拒绝来自美国的三年聘用合同。
或许,正是这种从不把眼前利益放心上的心态,让他在不急不躁中不仅磨练了心性,也等来了机遇。
那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,全程出场不到一分钟,但对尊龙来说,却是进入好莱坞的开始。
1985年,在好莱坞蛰伏了近10年,尊龙的第一个反派角色,风头便盖过主演。
一部《龙年》,使他声名鹊起。因为这部电影,他成了第一位拿到金球奖的华人演员。
这部电影包揽了当年奥斯卡金像奖、最佳影片、最佳导演、最佳剧本改编、最佳摄影等9个奖项。
那段时间,尊龙成了名副其实的国际巨星,鲜少接纳华人演员的好莱坞,也对他赞不绝口。
据说,当时尊龙的片酬是华人圈里最高的。但彼时的尊龙,却并不在乎荣誉和金钱。
他取名尊龙,不为标榜自己有多高贵,只是心系于给他生命使他成长的那块土壤罢了。
只是,让他始料未及的是,他心心念念想要回国的夙愿,却令自己一次次从高峰跌至谷底。
而彼时,认为尊龙长相阳刚,不适合出演程蝶衣一角的电影主创团,刚好有了换掉他的正当理由。
之后,《霸王别姬》成了经久不衰的经典,与程蝶衣一角失之交臂的尊龙,却成了“因为一条狗丢了一次封神机会”的笑料。
正如他说的,他不懂人际关系,也没受到过保护,他对自己唯一的保护方式,就是关闭心门。
只可惜,尽管演技精湛,这部影片还是未能像《霸王别姬》一般,被人们所熟知。
错失《霸王别姬》,于尊龙而言,不单是错失了一次与自己深度对话的机会,更多的是错失了让国人认可自己的最佳时机。
之后的尊龙,依旧对回国拍戏抱有执念。而他的这份执念,也被“炒作大王”邓国建所察觉。
在他的多次邀约和蛊惑下,尊龙再次拒绝了不少经典影片的邀约,先后出演了《乾隆与香妃》、《康熙微服私访记5》等低质影视剧。
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两次提名美国金球奖的华裔演员;他是劳力士的第一位亚裔代言人,也是历史上第一位登上奥斯卡颁奖台的华人嘉宾;他是第一位将京剧融入西方舞台剧的华人;是第一位被美国《人物》杂志评为“最美50人”的华裔男影星;他不仅拿过好莱坞Capri电影节终身成就奖,还两获美国百老汇最高奖......
但这些奖项,他从未拿来炫耀过,就像那些不堪入耳的谣言一样,他也从未出面辟过谣。
或许,尊龙最后还是看透了这一点,才在2007年之后,选择退出演艺圈,独居加拿大。
无人作伴,他就养只条爱犬相伴;无根可依,他便认领两株千年古树为亲。唤他它们一声祖父祖母,他便有了慰藉。
他曾苦苦追寻的,渴望拥有的,就像被他关闭的那道心门一样,短暂地打开过后,便难再开启。